教工党支部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少数民族支部的诞生”
2021年4月23日下午,医学系教工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少数民族支部的诞生并强调学院党委及医学系党总支的党史学习部署,继续加强党史学习。
北京西单小石虎胡同里有一座传统四合院,它曾是明初的常州会馆,明末成为大学士周延儒的家宅,清初时为建宁公主府。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这座四合院也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曾是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的国立蒙藏学校。
1923年秋,国立蒙藏学校恢复招生。当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荣耀先,回到家乡土默特旗,动员蒙古族学生到蒙藏学校求学。于是,一列老式列车载着40名满怀憧憬的蒙古族年轻人来到北京。车厢里有刚刚从归绥中学毕业的李裕智、吉雅泰、孟纯,还有刚从土默特高等小学毕业的乌兰夫、奎璧、多松年、朱实夫、佛鼎等。
这批蒙古族青年到北京后,受到浓厚的政治气氛的感染,对不合理的事更加敢闯敢斗。他们这种“不羁”行为,很快被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负责人李大钊发现。
1923年冬,李大钊等人为这些蒙古族青年创办了马列主义研究小组,从理论上提高他们的觉悟,为在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中建立党、团组织做思想准备。
通过学习内容了解到,1924年秋,在中共北方党组织(后改为北方区委)的领导下,中共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在西单小石虎胡同33号的国立蒙藏学校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