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保障的一些基本概念,社会保障的性质与作用,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社会保障的涵义、社会保障的目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一、国外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二、港台地区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三、内地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与理论框架
一、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
二、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目标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第四节 社会保障的特征与与原则
一、社会保障的特征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社会保障的意义
一、社会稳定
二、公平竞争
三、人权保障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2.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目标?
3.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
4.社会保障具有哪些特征?
5.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保障产生的条件,社会保障发展过程,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重点掌握社会保障产生的条件和理论依据。本章的难点是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特别是西方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史的考察
一、 社会保障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
二、慈善事业时代
三、济贫制度的出现与发展
四、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
第二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
第三节 社会保障发展经验、教训与改革
一.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二.国外社会保障改革
第四节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986年以来)
思考题:
1.社会保障发展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3.比较宗教事业、官办慈善事业、民办慈善事业的异同。
4.试评价早期的社会保障。
5.为什么说社会保障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的标志?
6.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
第三章 社会保障理论基石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保障理论的基础,主要包括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渊源、中国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社会保障与经济学、社会保障与社会学、社会保障与政治学、社会保障与政党政治等内容,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重点了解社会保障理论基础,难点是社会保障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渊源
二、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渊源
第二节 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一、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
二、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三、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第三节 社会学与社会保障
一、社会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
二、社会学家与社会保障
第四节 政治学与社会保障
一、政治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
二、政治需要与社会保障
三、政治家与社会保障
思考题:
1.如何看待经济学家与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政策选择的影响?
2.分析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影响?
3.比较独裁政治与民主政治下的社会保障。
第四章 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的内容,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军人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模式。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社会保障体系及其构成部分及社会保障模式,难点是对社会保障模式的理解和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 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和建设目标
二、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
第二节 社会保障体系
一、 社会保障正式制度安排
二、 非制度化社会保障
第三节 社会保障主要模式
一、福利国家保障模式
二、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
三、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
四、国家保险型保障模式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与目标?
2.中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包括哪些内容?
3.比较非正式社会保障制度与正式社会保障制度。
4.比较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异同。
5.比较几种主要社会保障模式的异同。
6.中国适合采取哪些模式来发展自己的社会保障事业?
第五章 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内容,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社会保障立法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保障法制化
二、社会保障管理
第二节 社会保障立法
一、社会保障法的缘起与历史演进
二、社会保障法的概念
三、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形式及内容
四、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五、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社会保障管理
一、社会保障管理模式
二、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四、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思考题:
1.简述社会保障管理法制化的意义与价值。
2.社会保障法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3.如何理解社会保障法的实质?
4.社会保障法有哪些主要形式?
5.社会保障管理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6.中国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有哪些?各承担哪些管理职责?
第六章 社会保障基金
课时分配:5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保障基金含义、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渠道与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形式,社会保障基金支付条件与支付形式。重点、难点是社会保障费率(单位投保费率、个人投保费率)、社会保障税以及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条件、形式,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等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意义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基金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分类
第二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一、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方式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第三节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一、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
三、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第四节 社会保障待遇及其给付
一、社会保障待遇的分类
二、社会保障待遇的给付
第五节 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与监管
一、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目标与条件
二、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监管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2.如何理解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性?
3.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4.比较社会保险征税制与征费制。
5.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如何进行管理?
6.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待遇给付是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其职能的标志?
7.为什么社会保障基金要与资本市场相结合?
第七章 养老保险
课时分配:5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养老社会保险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养老社会保险的类型、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以及养老社会保险待遇给付的一般规定,特别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难点是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养老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二、养老保险及其特征
三、养老保险的目标与功能
四、养老保险的设计原则
五、影响养老保险的因素
第二节 养老保险模式
一、养老保险责任承担模式
二、养老保险筹集模式
三、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
四、养老保险金的缴费与给付模式
第三节 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覆盖范围
二、基金来源与筹集方式
三、享受资格
四、待遇水平
五、基金运营
六、管理体制
第四节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
一、中国养老保险改革历程
二、中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三、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
四、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
思考题:
1.养老保险是如何产生的?
2.养老保险具有哪特征?
3.养老保险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4.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第八章 失业保险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失业及失业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失业社会保险对象、享受失业社会保险待遇的资格条件,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失业社会保险是失业预防、失业补偿与失业培训相结合的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失业与失业理论
一、失业及相关概念
二、失业的原因
三、失业的类型
四、失业的社会影响
五、关于失业的各种理论
六、失业的治理
第二节 失业保险的内容
一、失业保险定义及其特征
二、失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三、失业保险的目标与功能
四、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五、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六、失业保险待遇
七、失业保险的管理
第三节 国外失业保险
一、世界范围内的失业保险
二、部分国家的失业保险
三、失业保险发展中的问题和改革趋势
第四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演进
二、就业保障:失业保险的发展方向
思考题:
1.如何定义失业和失业保险?
2.失业保险有哪些类型?
3.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国际上失业保险改革的趋势是怎样的?
5.试述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
第九章 医疗保险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医疗社会保险的含义,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中国医疗社会保险的改革;重点掌握医疗社会保险范围、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与支付等问题。难点是养老保险的费用控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健康与疾病风险
二、疾病风险的处置方式——医疗保险
三、医疗保险的特征
四、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医疗保险的基本内容
一、医疗保障体系
二、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
三、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与费用控制
第三节 医疗保险实践模式
一、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二、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三、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
四、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五、多元化医疗保险模式
第四节 中国的医疗保险
一、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回顾
二、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三、中国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思考题:
1.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医疗保险模式主要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3.比较不同医疗保险模式的异同。
4.比较不同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异同。
5.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第十章 工伤保险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工伤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与原则,重点掌握工伤社会保险制度构成要素。本章的难点是工伤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工伤社会保险的预防、工伤社会保险补偿与工伤社会保险康复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工伤及工伤保险的含义
二、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工伤保险的原则
四、工伤保险的意义
第二节 工伤保险的主要内容
一、工伤保险的范围
二、工伤保险基金的来源与财务模式
三、工伤鉴定
四、工伤保险待遇给付
第三节 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
一、工伤预防
二、工伤康复
第四节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
一、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
二、中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
三、新型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确立
思考题:
1.工伤保险的含义是什么?
2.工伤保险是如何建立与发展起来的?
3.简述工伤保险制度的内容,
4.简述工伤预防、工伤补偿与工伤康复的关系。
第十一章 社会救助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救助的概念及英美两国社会救助制度,重点掌握社会救助对象及其内容、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内容。难点是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含义和特点
二、社会救助的历史演进
三、社会救助的功能
四、社会救助体系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基本理论
一、贫困的含义与类型
二、贫困的测量
三、社会救助的对象
四、社会救助的分类
第三节 最低生活保障
一、最低生活保障的目标和原则
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与申领程序
三、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四节 灾害救助
一、灾害救助制度的由来
二、灾害救助的特点
三、灾害救助的内容
第五节 慈善事业
一、慈善与慈善事业
二、慈善事业的基本特色
三、慈善资金的来源
四、中华慈善事业的发展
思考题:
1.简述社会救助的概念及特征。
2.试述社会救助的对象及帮助。
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4.灾害救助有何特点?主要有哪些救助形式?
5.如何理解慈善事业的特色?
6.谈谈对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认识。
第十二章 社会福利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社会福利的内容。本章的难点是关于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概念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福利的含义
二、社会福利的特征
三、社会福利的类型与分类
四、福利国家与福利多元主义
第二节 老年人福利
一、老年人的需求与老年人福利
二、发达国家老年人福利
三、中国的老年人福利
第三节 残疾人福利
一、残疾人与残疾人权益
二、残疾人福利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妇女儿童福利
一、妇女福利
二、未成年人福利
第五节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模式的考察
二、社会福利发展构想
三、社会福利改革步骤
四、可行性对策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广义和狭义的社会福利?
2. 社会福利的内容有哪些?
3. 为什么说老年人福利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主体内容?
4. 残疾人福利